(资料图)
原标题:以“1米高度”打造儿童友好空间
关爱儿童,就是守护未来。2022年9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《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(试行)》,明确了儿童友好空间的规划、设计、建设以及各类空间的适儿化改造等要求,提出推进“1米高度”的儿童视角设计,让广大儿童公平享有便捷、舒适、包容的设施、空间和服务。多地积极探索,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,以“1米高度”勾画城市未来。(据5月31日《人民日报》报道)
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,建设儿童友好空间,让城市环境更“适儿”,不仅事关儿童自身的直接利益和身心健康发展,而且事关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,可以减少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风险,为儿童提供便利,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和想象。
近年来,我国加快启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。2021年,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发布,明确提出“儿童友好”的发展目标及建设内容;同年,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印发《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;2022年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印发《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(试行)》,提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原则,并多层级统筹推进。
很多城市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出台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,积极营造适宜儿童发展的空间。公共场所配备母婴室、洗手间匹配“1米高度”的盥洗台,旧改或新建小区建设的儿童游乐设施,公共场所的儿童口袋公园等,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需求或性别需求差异,在布置公共活动空间与设施时提供多种属性与功能,儿童活动器具、儿童专用卫生间等成为儿童友好城市的“标配”,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、环境和服务。
推进适儿化改造,结果是真实具体、可感可享的,但还需要持续推进。比如目前一些城市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大多是全民共用的,很多性能不适合儿童;儿童高频次到往的社区、学校、公园等地,空间布局、动线、标识系统不够优化,有些标识孩子看不懂。
儿童友好型城市是由一个个儿童友好小区、儿童友好游乐场、儿童友好公园、儿童友好医院、儿童卫生间等场景组成的。这意味着,适儿化改造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持久地参与,需要完善计划、逐步落实,也需要社区、幼儿园、学校、城市公共设施机构等不断推进、持续发力,城市生活空间才能真正“适儿”。(卞广春)
关键词: